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

桐城派(清代文坛上的散文流派)

桐城派(清代文坛上的散文流派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桐城派(清代文坛上的散文流派)

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,崛起于清初,亦称“桐城古文派”,世通称“桐城派”,文派以城为名,以其代表人物戴名世、方苞、刘大櫆、姚鼐的籍贯均为江南安庆府桐城(包括今安徽省县级桐城市、铜陵市枞阳县及安庆市宜秀区一带)得名,其四人被称为桐城派“四祖”。桐城派统领清代文坛200余年,这也使得素有“文章甲天下,冠盖满京华”的桐城获得了“文都”的美誉。

桐城派一般以康熙年间的方苞为初祖,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:初期桐城派以活动于康熙至嘉庆年间的方苞、刘大櫆、姚鼐为主要代表。中期主要活动于晚清时期,主要代表有梅曾亮、方东树、曾国藩、黎庶昌、吴汝纶等人。后期主要活动于辛亥革命以后,其遗老林纾、马其昶等人固守桐城派古文与程朱义理,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斥为“谬种”、“妖孽”。

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、史记,讲究义法,提倡义理,要求语言雅洁,反对俚俗。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、文论的博大精深、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风靡全国、享誉海外,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。截至2018年3月,师事、私淑或膺服桐城派的作家,遍及中国19个省(市)计1211人,传世作品2000余种,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,其影响延及近代,对当代为文亦不无启迪借鉴之作用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桐城派(清代文坛上的散文流派)”的信息,请点击:桐城派(清代文坛上的散文流派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