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背蟾蜍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花背蟾蜍,别名“麻癞呱、癞蛤蟆”,是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的两栖动物。体长60毫米,头宽大,吻端圆。前肢壮短,指细。雄蟾皮肤粗糙,背面密布大小疣粒,疣上有许多棕褐色或深褐色小刺;雌蟾背面疣粒细疏较平滑。生活时雄性背面多为橄榄黄或灰黄色,雌性则为灰绿或浅绿色。 因雌性背面花斑美丽,故此命名。
花背蟾蜍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、宁夏、新疆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北等省。 花背蟾蜍在夏季及初秋,白天多匿居在草石下或土穴中,黄昏时在作物草丛中觅食。冬季在池沼、沟渠的水下淤泥中过冬。 花背蟾蜍所食的昆虫种类及其数量与其活动场所有关,在小麦地活动的蟾蜍主要取食粘虫,在玉米、谷子地活动的蟾蜍主食小地老虎、粘虫,在稻田活动的蟾蜍所取食的害虫则为各种稻虫。 华北地区的产卵季节在4、5月间。繁殖时期,入夜雄者高鸣,雌者闻声而至,两性在小溪或水池边抱对产卵,5、6月间蝌蚪在静水中生活。
花背蟾蜍已被列人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 其主要捕食害虫及幼虫,为有益动物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花背蟾蜍”的信息,请点击:花背蟾蜍百科